网上有关“后喻文言文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后喻文言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1. 指喻的文言文和答案
指喻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-5题。
浦阳郑君仲辨,左手之拇指有疹焉,隆起而粟。君疑之,以示人,人大笑,以为不足患。既三日,聚而如钱。忧之滋甚,又以示人,笑者如初。又三日,拇指大盈握①,近拇之指皆为之痛,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。惧而谋诸医,医视之,惊曰:“此疾之奇者,虽病在指,其实一身病也,不速治,且能伤身。然始发之时,终日可愈;三日,越旬可愈;今疾且成,已非三月不能瘳③。终日而愈,艾可治也;越旬而愈,药可治也;至于既成,甚将延乎肝膈④,否亦将为一臂之忧。非有以御其内,其势不止;非有以治其外,疾未易为之。”君从其言,日服汤剂,而傅⑤以善药,果至二月而后瘳,三月而神色始复。
余因是思之:天下之事,常发于至微,而终为大患;始以为不足治,而终至于不可为。当其易也,惜旦夕之力,忽之而不顾;及其既成也,积岁月,疲思虑,而仅克之,如此指者多矣。 (方孝儒《指喻》)
注①握:四寸为一握。②膂(lǔ):脊骨。③瘳(chōu):病愈。④肝膈:泛指人体内脏。⑤傅:涂。
1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( )
A.惧而谋诸医(谋划) B.甚将延乎肝膈(蔓延)
C.疾未易为之(变换) D.积岁月,疲思虑,而仅克之(消除)
2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( )
A.日服汤剂,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
B.不速治,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
C.虽病在指,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,首有百指
D.终日而愈,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,素悍勇而轻齐
3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“之”,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A.忧之滋甚,又以示人(指代“拇指疾患”)
B.余因是思之(指代“引发的道理”)
C.惜旦夕之力,忽之而不顾(指代“各种疾病”)
D.积岁月,疲思虑,而仅克之(指代“祸患”)
4.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。
① 君疑之,以示人,人大笑,以为不足患。
② 始以为不足治,而终至于不可为。
5.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?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。
参考答案
1.A C
2.AB
3.C
4.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,把它给别人看,看的人大笑,认为不值得担忧。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,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。
5.世上的事情,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,但不加关注,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。
译文
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,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,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,郑君疑惧给别人看,看的人哈哈大笑,认为不值得担忧,过了三天,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,他更为担忧,又拿给人看,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。又过了三天,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,靠近拇指的指头,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,好象割刺一般,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。郑君心中害怕,就去请教医生,医生看了,吃惊地说:「这是奇特难治的病,虽然病在指头上,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,不赶快治疗,将会丧失生命。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,一天就可治好,发病三天以后,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;现在病已经形成了,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。一天治得好,用药草才可。用艾草就可以了!过十天要治得好,用药草才可。到成了重病时,甚至会蔓延到肝脏、横隔膜,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。除非能从内部治它,否则病势不会停止,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,病就不容易治好!」郑君听从他的话,每天内服汤药,又外敷有效的良药。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,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。 我因此想到:天下的事故,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,隐而不显的地方,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。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,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。当初发生,容易处理时,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,轻忽它而不加顾虑,等到祸患形成了,花费很长的时间,用尽了脑筋,精疲力竭,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。天下事,像这拇指的,可太多了!我们可以说,一般人能知道的事,一般人自然能处理,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,却不值得过于惧怕;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,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,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、轻忽它。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。
2. 文言文《指喻》全文翻译指喻
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,他的身体强壮,面色红润,精神充沛,从来没有生过病!有一天,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,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,郑君疑惧给别人看,看的人哈哈大笑,认为不值得担忧,过了三天,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,他更为担忧,又拿给人看,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。又过了三天,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,靠近拇指的指头,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,好象割刺一般,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。郑君心中害怕,就去请教医生,医生看了,吃惊地说:「这是奇特难治的病,虽然病在指头上,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,不赶快治疗,将会丧失生命。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,一天就可治好,发病三天以后,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;现在病已经形成了,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。一天治得好,用药草才可。用艾草就可以了!过十天要治得好,用药草才可。到成了重病时,甚至会蔓延到肝脏、横隔膜,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。除非能从内部治它,否则病势不会停止,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,病就不容易治好!」郑君听从他的话,每天内服汤药,又外敷有效的良药。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,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。
我因此想到:天下的事故,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,隐而不显的地方,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。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,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。当初发生,容易处理时,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,轻忽它而不加顾虑,等到祸患形成了,花费很长的时间,用尽了脑筋,精疲力竭,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。天下事,像这拇指的,可太多了!
3. 一傅众咻文言文翻译有楚大夫于此,欲其子之齐语也,则便齐人傅诸,使楚人傅之曰:“使齐人傅之”曰:“一齐人傅之,从楚人琳啡之,虽日挞而求其齐也,不可得也。
释义“傅”,教导的意思。“琳”喧闹,喧扰。这个成语表示一人教,许多人扰乱,比喻做事不能有所成就。
故事 孟珂,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。他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,有“亚圣”的美称,人们尊称他为孟子。
有一年,孟子听说宋国的君王说要施行仁政,这正是孟子所竭力主张的,所以他特地到宋国去。
孟子在宋都彭城了解了一个时期,发现宋国君主手下的贤臣很少,而没有德才的人却很多。他感到情况并不是像宋国国君说的那样,便打算到别国去游历。宋国的君主听说孟子要离去,便派大臣戴不胜去挽留,并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。戴不胜说:“请问先生,怎样才能使我们宋国的君王贤明?”
孟子回答说:“先生要使贵国的君王贤明吗?我可以明白地告诉您。不过,还是让我先讲一件事。楚国有位大夫。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会齐国话。据您看,应该请齐国人来教他呢,还是请楚国人来教他?”
戴不胜不加思索他说:“当然是请齐国人来教他。”
孟子点点头,说:“是的,那位大夫请了一个齐国人,来教儿子齐国话,可是儿子周围有许多楚国人整天在打扰他,同他吵吵嚷嚷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就是用鞭子抽他、骂他、逼他;他也学不会齐国话。如果那位大夫不是这样做,而是将儿子带到齐国去,让他在齐国都城临淄(zi)的闹市住几年,那么齐国话很快就会学好。即使你不让他说齐国活,甚至用鞭子拍打他,强迫他说楚国话,也办不到。”
戴不胜打断孟子的话说:“我们宋国也有薛居州那样的贤土呀!”
孟子回答说:“是的,宋国的薛居州是位清廉的大夫。但是靠他一个人在君王左右是不起什么作用的。如果君王左右的人,无论年老处少、官职尊卑,都能象薛居州一样,那才行呢。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,那君王能与谁去做好事呢?”
戴不胜向君王复命后,君王见孟子去意已决,便不再强留,送了他一些钱,让他离开宋国。
4. 弈喻文言文的阅读答案予观弈于友人所(1),一客数败(2),嗤其失算(3),辄欲易置之(4),以为不逮己也(5)。顷之(6),客请与予对局(7),予颇易之(8)。甫下数子(9),客已得先手(10)。局将半,予思益苦(11),而客之智尚有馀。竟局数之(12),客胜予十三子,予赧甚(13),不能出一言。后有招予观弈者,终日默坐而已。 今之学者(14),读古人书,多訾古人之失(15);与今人居(16),亦乐称人失。人固不能无失(17),然试易地以处(18),平心而度之(19),吾果无一失乎(20)?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,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。吾求吾失且不暇(21),何暇论人哉!弈之优劣有定也(22),一着之失(23),人皆见之,虽护前者不能讳也(24)。理之所在,各是其所是,各非其所非(25),世无孔子(26),谁能定是非之真(27)?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(28),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,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(29),曾观弈者之不若已(30)。[2]注释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。一位客人屡次输掉,我讥笑他计算失误,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,认为他赶不上自己。过一会儿,客人请求和我下棋,我颇为轻视他。刚刚下了几个棋子,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。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,我思考得更加艰苦,而客人却轻松余。终局计算双方棋子,客人赢我十三子。我很渐愧,不能说出一句话。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,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。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,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;和现在的人相处,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。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,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,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,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?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,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,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,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!棋艺的高低,是有标准的,一着的失误,人们都看到见,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。事理方面的问题,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,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,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?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,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,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,没有停止的时候,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。
作品注释
(1)弈:下棋。所:处所,住的地方。 (2)数(shuò):屡次。 (3)嗤(chī)其失算:讥笑他谋划不当。 (4)辄欲易置之:就想替换他去下棋,意思是替人下。易,变易取代。 (5)逮(dài):及,赶上。 (6)顷之:过一会儿。 (7)对局:下棋。局,棋盘。下棋一次叫一局。 (8)易之:(轻视它)认为它很容易。 (9)甫:刚刚。 (10)先手:下棋时主动的形势。 (11)益苦:更加艰苦。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。 (12)竟局数(shǔ)之:终盘计算棋子(以定胜负情况)。竟,完了。 (13)赧(nǎn)甚:很惭愧。赧,脸红。 (14)学者:求学的人。 (15)訾(zǐ):诋毁。 (16)居:相处。 (17)固:本来。 (18)易地:彼此交换地位。 (19)平心而度(duó):心平气和的、冷静的推测,估计。 (20)果:真。 (21)不暇:没时间,忙不过来。 (22)优劣:(棋艺)高低。定:定准,公认的准则。 (23)一着(zhāo):走一步棋。 (24)护前:回护以前的错误,泛指护短。《三国志·朱桓传》:“桓性护前,耻为人下。” (25)各是其所是,各非其所非:赞成自以为正确的,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。 (26)无孔子: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。 (27)是非之真:真正的是非。 (28)失: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。得:意思是道理正确。 (29)无有已时:没完没了。 (30)曾(zēng)观弈者之不若已: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。曾,乃,竟。不若,不如。已,同“矣”。
5. 食喻文言文翻译原文
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,告老家居。有直指使②者,以饮食苛求属吏③,郡县患之。 公曰:“此吾门生,当开谕之。” 俟(sì)其来款④之,曰:“老夫欲设席,恐妨公务,特留此一饭。但老妻他往,无人治具,家常饭,能对食乎?”直使以师命,不敢辞。 自朝(zhāo)过午,饭尚未出,直指饥甚。比食至,惟脱粟饭、豆腐一器而已,各食三碗,直指觉过饱。 少顷,佳肴美酝,罗列盈前,不能下箸⑤。公强之,对曰:“已饱甚,不能也。”公笑曰:“可见饮馔原无精细,饥时易为食,饱时难为味,时使然耳。” 直指使谕其训,后不敢以盘飨(sūn)⑥责人。
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,告老还乡。有一个直指使(官名),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,郡县都感到害怕。公说:“这是我门下的学生,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。” 等到他来了,款待他,说:“我将要开饭了,恐怕妨碍了你的公务,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。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,没有人烧菜,家常便饭能够吃吗?”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,不敢推辞。 从早上到中午,饭还没有出来,直指使感到很饥饿。等到饭上来后,只有米饭,豆腐一碗而已。他各吃了三小碗,直指使觉得很饱。 过了一会儿,佳肴美酒,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,他都吃不下了。公强求要他吃,他说:“我已经饱了,不能吃了。”公笑着说:“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,饿的时候容易吃饭,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,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。”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,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。
注释 ①刘南垣公: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。 ②直指使:官职名。 ③属吏:部下。 ④款:款待。 ⑤治具:烧饭。 ⑥箸:筷子。 ⑦飨:本指晚饭,这里指饭食。
本文选自 郑瑄《昨非奄日纂》卷九
阅读感悟 做事情要选择适当的时候,同样的事情如果时机或者时间合时就是可行的,如果时机不对,可能正好是相反的结果。
不知道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
6. 文言文 米珠薪桂 翻译(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卷十六楚三》)“苏秦之楚,三日(2)乃得见乎王。谈卒(3),辞而行。楚王曰:‘寡人闻先生,若闻古人(4);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(5)不肯留,愿闻其说。’对曰:‘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(6)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天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(7),因(8)鬼见帝。’王曰:‘先生就舍(9),寡人闻(10)命矣。’”
注:
(1)桂:又名木犀,珍贵木材。 (2)三日:一说三月,一说作三年。
(3)卒:完毕。 (4)古人:这里指古代的著名人物。 (5)曾:竟然。
(6)谒者:古代官名,掌管为宾客传达的工作。
(7)食玉炊桂:以珠玉为食,以桂木为柴。 (8)因:依靠,通过。
(9)就:往……去,到。舍:宾馆。 (10)闻:遵守,遵。
释义
苏秦前往楚国,三天之后才见到楚王。面谈一结束,(苏秦)便告辞要离开。楚王说:“我听说先生大名,就像听说古代贤人一样,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谒见我,竟然不肯留下来,(我)想听听您的说法”苏秦回答说: “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,木柴比桂枝还贵,通报的侍卫像鬼魅般难得一见,大王像天帝般难以见面。现在想要我把玉作为粮,把桂枝作为柴木,经过鬼魅而见天帝。”楚王说:“请先生在宾馆休息,我听从(您的意见)了。”
7. 顾悦妙喻的文言文和解释南朝·刘义庆《顾悦妙喻》原文
顾悦妙喻,世说新语节选,顾悦与简文同年,而发早白。简文曰:" 卿何以先白?" 对曰:" 蒲柳之姿,望秋而落;松柏之质,经霜弥茂。"
译文
顾悦和简文帝(司马昱)同岁,可顾悦的头发早白了。简文帝问:" 你的头发为什么先白了?" 顾悦回答:" 蒲柳柔弱,到秋天叶子就落了;松柏坚实,越历经风霜越茂盛。"
扩展资料
创作背景
本篇文章选自南朝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,讲述了顾悦以蒲柳自喻,以松柏喻简文帝,简文帝听后大悦。顾悦之言虽有恭维之意,但令人深思:头发早白,是风霜太甚?人生也是这样啊,有的人发早白,有的人心早死。
《世说新语》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,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,又名《世说》。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。
《世说新语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“笔记小说”的代表作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。它原本有八卷,被遗失后只有三卷。
8. 米珠薪桂的文言文翻译苏秦前往楚国,住逾三日,始见楚王。面谈既毕,便欲辞行。楚王说:“我听说先生大名,如听说古代贤人,今先生不远千里来谒我,何不盘桓数日?愿闻其详。”苏秦回答说: “楚国之粮食贵于宝玉,柴木贵于桂树,通报者如鬼魅般缘悭一面,大王似天帝般难得一见。今想要我把玉作为粮,把桂枝作为柴木,经过鬼魅而见天帝。”楚王说:“请先生暂时在宾馆休息,我遵命了。”
苏秦之楚 之:到,前往.
谈卒 卒:结束,完毕.
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临:拜访,拜谒.
先生就舍 舍:宾馆,榻舍.
曾不肯留 曾:为何.何故.
谒者难得见如鬼 揭:通报者(指向楚王通报引见之人).
米珠薪桂
释义 米贵得象珍珠,柴贵得象桂木。形容物价昂贵,人民生活极其困难
文言文《巨商蓄鹦鹉+食喻》阅读附答案
1、治:置办、处理 时:时势 2、直指使对饮食百般挑剔,刘南恒的方法是以老师的名义请他吃饭,又不及时把饭菜端出来让他饥饿,产生食欲,吃了大量的粗粮,再以佳肴美食罗列盈前而无法下箸,使他懂得了其中的道理。 3、通过预设情境,让人有亲身体验,再趁此时机加以劝谕,从小事升华出大道理。
?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。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,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。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,我给大家整理了,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。
《食喻》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
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,告老家居。有直指使②者,以饮食苛求属吏③,郡县患之。公曰:此吾门生,当开谕之。
俟其来款④之,曰:老夫欲设席,恐妨公务,特留此一饭。但老妻他往,无人治具,家常饭,能对食乎?直指以师命,不敢辞。
自朝过午,饭尚未出,直指饥甚。比食至,惟脱粟饭、豆腐一器而已。各食三碗,直指觉过饱。
少顷,佳肴美耘,罗列盈前,不能下箸⑤。公强之,对曰:已饱甚,不能也。公笑曰:可见饮馔原无精粗,饥时易为食,饱时难为味,时使然耳!
直指谕其训,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。
注释①刘南垣公: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。②直指使:官职名。③属吏:部下。④款:款待。⑤箸:筷子。⑥飧(sūn):本指晚饭,这里指饭食。
4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。(4分)
(1)俟其来款之俟:
(2)无人治具治具:
(3)自朝过午朝:
(4)直指谕其训谕:
5.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)(2分)
A.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,后告老还乡,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,他就出面开导,让其知错而改。
B.直指使食甘餍肥、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,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,才拿出粗食给他吃,他照样吃得很香甜。
C.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,运用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等手法,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、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。
D.这篇文章启示我们,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,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,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。
6.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6分)
(1)以饮食苛求属吏,郡县患之。
(2)饥时易为食,饱时难为味,时使然耳!
7.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,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。(6分)
过程:
结果:
评价:
参考答案:
4.(4分)(1)等(2)下厨张罗(或做饭)(3)早晨(4)明白、悟出
5.(2分)(C)
6.(6分)
(1)(3分)对饮食特别讲究,百般挑剔,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,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。
(2)(3分)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,饱时饭菜难做难吃,美味也不易下咽啊。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!
7.(6分)过程: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,故意拖延时间,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,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。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,不失时机地开导他。
结果: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,改正了自己的错误,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。
评价示例: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,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,自己悟出错误,然后虚心改过。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。
巨商蓄鹦鹉的阅读附答案
一巨商姓段者,蓄一鹦鹉甚慧,能诵《陇客》诗及李白《宫词》《心经》。每客至,则呼茶,问客人安否寒暄。主人惜之,加意笼豢。一旦段生以事系狱,半年方得释,到家,就笼与语曰:鹦哥,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,日夕惟只忆汝,汝还安否?家人喂饮,无失时否?鹦哥语曰:汝在禁数月不堪,不异鹦哥笼闭岁久。其商大感泣,遂许之曰:吾当亲送汝归。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,揭笼泣放,祝之曰:汝却还旧巢,好自随意。其鹦哥整羽徘徊,似不忍去。
1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。
(1)半年方得释()
(2)就笼与语曰()
2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。
遂许之曰:吾当亲送汝归。
3.文章说鹦鹉甚慧,它的慧表现在:(1)能诵读诗文;(2)向客人问安;(3);(4)。
4.读了这篇文章,你明白了什么道理?
参考答案
1、(1)才(2)说话
2、(商人)就许诺它,说: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。
3、(3)思维灵敏,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(4)离别时情真意切
4、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,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
关于“后喻文言文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沈春东]投稿,不代表巅峰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ap.gbdianzi.net/gb/197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“沈春东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后喻文言文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巅峰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后喻文言文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后喻文言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1. 指喻的文言文和答案...